译林社在沪举办《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》
新书分享会
近日,由译林出版社出版,草鹭文化参与策划的《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:超越文本的书》上市。本书作者大卫·皮尔森是英国首屈一指的书史学家,研究书籍的收藏、使用和装帧,曾担任英国国立艺术图书馆收藏部主任和英国目录学协会主席。该书探讨了在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,实体书的价值和前景。译者恺蒂是知名撰稿人、策展人,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与伦敦城市大学,曾任职于英国国立艺术图书馆。《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:超越文本的书》邀请了著名设计师朱赢椿设计装帧,他的作品曾多次斩获国际、国内“最美的书”称号。典雅大气的黑色封面,烫金文字,书口三面鎏金。
5月12日下午,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、文学研究家陈子善和本书的译者恺蒂,做客光的空间,与读者一同探讨书籍的未来,分享《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》背后的故事。
恺蒂介绍,《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》其实并非一部从古至今线性叙述的西方书籍发展史,而是按照不同的主题来编排。它的每个章节都有一个关于书籍的特定主题,如装帧、藏书等。对于读者而言,《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》相当于一部西方尤其是英国的书籍历史指南。它为读者提供许多有趣的线索,读者总会被其中的一些线索吸引、打动,并且根据线索提示,按图索骥,进行延伸阅读,自然而然地能有所收获。陈子善这样认为:“一旦你成为书的主人,那你要善待它,它是有温度、有呼吸、有生命的。这本书的生命能够很长,因为它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人类一直要思考的问题。书还会有未来吗?它的答案是肯定的。”
人们应该认识到书籍不仅是页面上的文字,它们还曾经被拥有、被阅读、被收藏、被代代相传,每一本书都有它独特的历史。书籍自存在以来,就是人类物质文化传承的一部分,是具有艺术价值的实体,这种特征,是电子文本无法代替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