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江苏文库》期中“上新”网络大百科将开放
2016年2月,江苏正式启动“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”,拟用10年时间,编纂出版3000册图书,展现江苏的文化根脉。
5年过去,这项大型文化工程进展如何?现代快报将陆续推出相应的采访。关注进展的同时,对六大主编进行专访,让公众了解关于编纂出版背后的故事。
五年间
能发生多大的变化?
8000种文献来了个大摸底
487册皇皇巨著得以出版
超大型的数据库海纳百川
江苏古典文化
也将拥有自己的网络百科
5年过去,《江苏文库》编纂与出版团队递交了一份完美答卷,展现了江苏历史文化研究和当代江苏文化建设的又一次阶段性成果。
目前为止,江苏人的文献著作目录,也就是《江苏艺文志》已经出版;今年,写江苏的著作目录,即《江苏地方文献志》8册将编纂出版;明年,江苏藏的文献目录,也就是《江苏典藏志》也将开始陆续出版。
“《江苏文库》目前做到了六编同步。从现在的规划来看,在‘十四五’末,基本上可以完成其中的四编,即:书目编、方志编、史料编、研究编。‘十四五’之后,大概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,精华编和文献编也差不多可以结束了。”姜小青说,研究编应该是开放式的,因为随着《江苏文库》基础文献的不断推出,它的研究会越来越深入。
姜小青表示,《江苏文库》的总目提要,已经开始着手编辑。“总目提要就是把《江苏文库》影印部分的书前,提要,进行重新编辑,汇集起来,方便更多读者。”除了总目提要外,还要编辑《江苏文库未收书目及版本》,“因为种种原因,对一些没能收录进《江苏文库》的文献,我们会标注出来,让大家知道编纂《江苏文库》更多的学术信息。”
姜小青说,这么做也是为了方便学者们研究,清人就编过《四库未收书目提要》。
数字化
在出版发行的同时,江苏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形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。2019年,《江苏文库》数据库建设启动,目前已收录200册出版成果。
打开网页,一列古画尽收眼底:一个画的是挑灯夜读,一个画的是烟雨迷蒙,一个画的是白墙黛瓦,一个画的是江畔人家……原来,六幅古画对应着《江苏文库》的六编,可以随着鼠标运动,好不生动。
江苏文库首页
《江苏文库》数据库包含资源分类导航、古籍全库检索、资源统计可视化、人物资料等模块,提供在线阅读、原版阅读、笔记、复制、引用、原版影印图片缩放等功能。
这也意味着,以往深藏及散落于各大图书馆的珍贵典籍文献,如今也可以通过网络瞬间呈现,让读者能够享受到古籍整理成果,更方便地检索、阅读、运用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。
不仅如此,就连复杂的作者资料,以强大的搜索功能,也能搜得到。什么全章搜索,全书搜索,全库搜索,都不是问题。
作者资料搜索
而这一切,都离不开加拿大28内容、技术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协作。数字化中心副主任蔡立告诉记者,截至2020年年底,《江苏文库》数据库软件平台PC端的建设已基本完成。
网站的历史统计功能
2021上半年,《江苏文库》手机端的建设将完成,微信小程序也会同步上线。届时,向外界提供服务,数字版和纸质版实现同步。
“我们要做的,就是把古老的典籍插上数字化的翅膀,将江苏古典文化,从纸本送上云端。”蔡立说。
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中心副主任蔡立
“我觉得我们在完成一项壮丽的事业,像一首赞美诗,带着几代江苏人的理想。”姜小青说。
他告诉记者,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甚至更早,江苏的学术界、出版界,包括凤凰出版社的前身,江苏古籍出版社,就开始了江苏地方文献集成性出版探索,许多成果,都成了今天《江苏文库》很好的基础。
例如,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出版的江苏文献集成性书目《江苏艺文志》,进入新世纪以后,通过不断增订,而今已被收入《江苏文库》,成为书目编重要的一个部分。
“《江苏艺文志》原本由南京师范大学赵国璋教授主编,江庆柏教授任副主编。世事变迁,赵国璋老先生后来离开了我们,接力棒也传到江庆柏老师的手上。”姜小青说,传承,就是为了圆几代江苏文人学者的心愿。
“今天我们接住了前辈的梦想,也接过了他们的情怀,而这一切是不会变的。”姜小青说。
“以主编为例,他们都已经成名成家的学术“大牛”。他们却要推迟手上很多科研项目,亲力亲为,投身这么一个十年乃至十多年才能做完的事。”
“高校现在的学术评价体系,对于从事编纂《江苏文库》这样超大型文献项目的人来说,非常不利。没有名、没有利,参与这样的集体项目,既算不了科研成果,也拿不到多少稿费,一篇一千字的提要,需啃透几十万字的古书。”
“还有编辑的团队,评职称要获奖书,要国家级项目。但我们的工程是长期的,有的才出了部分图书,从完整性看,有的甚至连书号都还没有配。但他们还是安下心来,投身到这个事业中。”
姜小青很激动,他们可以选择不去承担如此之重,可为什么还是如此不惧困难,一往无前?
“那是因为,他们真的爱江苏文化,理想,情怀,还有专业素养,支撑着他们,写下壮丽的诗篇。”
在聊团队这些人时,姜小青颇有感慨,并引用了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的一句话——
“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,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。我们希望教育进步,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。”